根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中,有86.6%的人使用信贷产品,也就是说,只有13.4%的年轻人处在零负债的状态。而其中有42.1%的年轻人使用花呗、信用卡等信贷产品进行超前消费,并且在免息期内还清了债务,如果扣除掉这个比例,年轻人群体中属于实质性负债的比例达到了44.5%。
在一个名为“负债者联盟”的豆瓣小组里,随处可见述说着动辄金额逾数十万的负债的帖子,体现了诸多发帖者的焦虑与压力,而负债则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来源。
有人22岁刚毕业出来工作4个多月,试用期工资只有2000元,负债却有1万多;
有人27岁提前消费,以贷养贷,负债达到了11.2万;
有人欠债十多万,因此患有抑郁症,尚有双亲要赡养,不知如何从谷底“生还”;
有人伙同朋友一块儿创业,以失败告终,负债十来万,被迫去当外卖骑手还债……
从发帖的内容上来看,超前消费、遭遇诈骗、购车买房、投资失败等皆是他们背负债务的常见原因。
尽管欠债的原因各不相同,可是欠债的结果往往只有两个:要么还钱,要么殒命。
某家媒体分析并统计了“负债者联盟”小组成员的负债情况,仅仅从发帖的标题所显示的金额数目来看,组员平均的欠款金额就已达到了惊人的36.7万元。
这个数据可能受到了一些极端数据所显示的缺乏符合实际情况的影响,但从中位数来看,平均欠款也达到了16万元,大多数成员的欠款数额基本在10-50万元之间。
与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不同,房贷对于青年人的负债率的影响尚且有限。于是,他们借来的钱大都花在了线上购物。互联网金融分期消费和信用卡消费是年轻人最常用的两种信贷产品,他们月收入的30.6%都要用来偿还这些借款。
和信用卡消费相比,互联网金融分期产品虽然额度小,但是使用起来方便,不需要年费,申请门槛也更为宽松,在年轻人当中的渗透率颇高。
满足基本生活的用度、提升生活质量和供休闲娱乐所需,是他们使用信贷产品的主要消费用途,正是这些看似很是平常的消费,却让他们从此背上了债务的大山。
超市买包零食、水果摊捎个水果、再到订购衣服和球鞋……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金融分期产品付个全款,感觉也没花什么钱,但日积月累,甚至开始超前消费,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其实,负债并非是万恶之源,对负债的合理利用,可以让一些人充分地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有人摆脱了困局,有人赚到了更多的钱。当然,这里有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合理”。
“负债者联盟”之所以能戳中大家的痛点,问题在于不合理的负债让个人的财务状况失衡,导致这些负债者的日常生活正逐步堕入深渊。
年轻人们一边调侃“一入网贷深似海”,一边禁不住诱惑大肆地买买买,没钱还时只能以贷养贷,债务就这样越滚越大。于是乎,负债就成为了一些年轻人在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但依笔者认为,倘若是一小部分年轻人在面对物质需求面前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即做不到起码的自律与延迟满足,尚情有可原,不过一旦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陷入了这种负债的困扰,真正的原因并非全然在于负债者们自身的所作所为上,大环境的信贷投放、复利式的金融系统运作等因素统统难辞其咎!
1、资本逐利的稳定性和可预估性通常与集体人性的贪婪对规模化财富以无节制的诸如攫取和挥霍等的投机行为形成矛盾,往往导致了整个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趋于非合理化的局面,于是乎,诱导了超前消费、加杠杆投资等的极具风险行为的出现。
2、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预判所形成的风险性行为,处在金融系统的信贷货币传导机制上的各环节主体即足以充当债权人身份的机构(贷款公司)或个体(P2P对接客户)通过该机制的规则和运作模式,先后获得货币流动性供给量,然后上缴保证金等足额准备金予货币发行的主要机构即央行,再根据其受辖范围之内的贷款利率自行审核借贷方的偿还能力,最后对具备能力者下放允许贷款的资格。
3、由第一点所说的资本的逐利性与人性的投机性使然,整个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增加亦意味着投资回报率的持续增加,必然影响贷款利率市场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以个人居民部门为主的社会主体的借贷利率下降了,但数量却跟着上去了,此亦是社会借贷市场愈发壮大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借贷利率市场的价格受到资本的逐利性与人性的投机行为的双重影响,必然偏离自然利率市场的真实价格反映,再叠加以加杠杆投资为主的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以达到财富复利之目的于整个经济生产社会的普遍性,定然催生出大量的次级贷款,增加了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一旦社会的经济增长预期达不到要求,伤及社会各主体回笼资金的能力,那么违约现象必将呈连锁反应冲击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结构,带来不可磨灭的沉重灾难!
结语:现在的年轻人有将近90%皆处于负债状态,除了其等自身的应对物质需求所产生的欲望与延迟满足的能力普遍薄弱以外,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由资本的逐利性与人性的贪婪所构成的投机性行为的驱使,社会各主体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形成共识,并通过金融系统的信贷投放机制和复利的利息运作方式将信贷规模扩大化,以此满足年轻人诸如超前消费、加杠杆投资等一系列的风险性行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