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有6000笔订单,发货后大约可赚14万。
先一起来感受下爆单的快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9年7月,我在知乎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在文章的末尾,我说近几年一直都在淘宝做贩卖樱桃的勾当,无奈当时基本没保存什么数据,只好一笔带过。
20年4月,我特意将数据记录下,并加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收获一众粉丝。
21年2月26日,今天是今年开始做樱桃的第16天,也是我做这个类目的第8个年头。整个春节,我都在漫长又无聊的等待评价中度过。
为了自证清白非标题党,依旧是老样子,上数据。(仅代表个人收益)

这是昨天的数据,当天成交1000单 2万8千人入店

樱桃的利润还是老样子了,抛去包装耗材一单差不多能赚到30。只昨天一天的利润约3万块。
现在待发货近3000件,如果现在可以发货的话,毛利在9万了。很可惜还没货可发,退款的也有不少,没法细算。
流量来源

和去年一样,没什么悬念,依旧是手淘搜索+手淘推荐流量
假如一天可以出1000单,一个月3万单,3个月9万单,毛利润270万!!
不过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达不到。手淘推荐的流量,最多也就能顶10天半个月,最后还是要以搜索为主。
2.28日更新
现在推荐流量如预期一般,基本没了,每日搜索访客约8000左右,订单500左右。
第二个店开始逐渐爆发。每天固定在300单左右。
我初步预计3个月的时间,一个店最后也就能做2万单吧。两个店一起运营,加一块3-3.5万单,抛去售后20% 人工车旅 也就赚50-60万吧,这也是能承受的极限了。
售后因素太多,可能并不准确,不过根据以往经验,假如今年售后完全崩盘,肯定也不会赔,多少能赚点。
3.7日更新
今天截至到目前,待发货整6000笔
毛利30x6000=18万 按20%的售后算约14万的纯利。离五月中还有2个月。


关于成本
我不太想说货品成本,那东西我想保密,不过聪明人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今年的运营成本,199块。
去年我还用直通车测图,今年图也没测,直接延续去年的图片。今年做的评价共11笔,属于友情帮忙,也没花钱。
这199块是买了一个客服机器人,店铺所有客服工作已完全交给机器人。
每天上千人咨询,机器人全部自己回答。很方便,感谢科技的进步。
现在我经常电脑不开,旺旺不登,整天打打王者,看看书。累了,就拿起手机看看卖出多少,再看看转化正不正常,浏览量正不正常。一切正常,ok接着玩吧 ,生活越来越简单。
现在我觉得赚钱这件事,能省力就别把自己搞的那么累那么紧张。
我家在33层,装空调的师傅,在窗户外爬上爬下,看着我肝颤,最后收了100块钱的高空作业费。

在他装空调的那1个小时里,我除了看着他,啥都没干。但这个店铺在那1个小时里自己出50单,算下来在一个小时赚了1500。
同人不同命,有人玩命1个小时赚100,有人什么都不干,1个小时赚1000,还有人1小时赚1万,10万,100万。
知识果然是第一生产力!!我现在是挺后悔以前没好好学习的!
还是那句话,我不喜欢编故事,没东西写,我就不更新。我说的这些,你信不信,那是你的自由,如果要诋毁我,我不干。照旧两万的赌约。
还请不要动不动就是:不砸个50万能做起来?不刷个几百单能起来?
事实就是不需要,甚至1分钱都可能不需要,我敢这么说,因为我就是一分钱没投。
哦不,我花了199块。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向来对新生事物都不会直接否定,就算你跟我说,我是个女的,我也不会很肯定的说:不可能。
大胆假设后边还有一句小心求证,不然真容易闹笑话。
我为什么基本不花钱就能做起来
很简单
我通常会揪住一个暂时比较有竞争力,但实力又不是那么强的对手,盯着他,分析它,然后往死里打它。
专打他的点击、 收藏、加购、 转化,打的他满地找牙,之后再换个更强的接着打,干趴对方,把对方的利益占为己有。直到打不动为止。
其实很多复杂的事情,背后都挺简单。
就像我打竞争对手,只需每个环节都做的比他好,把它挤下去就能不花钱出爆款了,简单吧。
但这些挺简单的事情,背后又挺复杂。
就拿转化率来说吧。
我和我学生,我们俩前后脚开始做的樱桃,类似的主图,类似的详情,类似的价格。我当时刷的基础评价只出来两个,而他已经有十几个,但我的转化率就比他高2% !他很费解。
要知道在相同的点击量下,转化若高于对手1.3倍,最终将会多赚30%的钱。
其实我们之间的差别就在那俩评价上,这俩评价,是我用了半天时间精心打磨出来的。
我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写而不是随便编两个?
说白了,一个新开的店,对买家来说,你卖的东西好不好,他并不知道。他甚至懒得看你的详情页,他们更愿意看第三方买家评论,尽管可能知道这是刷的。
所以我在写评价的时候,就先画出这样一个骨架,然后依次填充,反复斟酌。直到写出来能让自己满意。

我将手的触觉、眼的视觉、鼻的嗅觉、耳的听觉、口的味觉、以一个买家的口吻,用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调动他的感官,产生共鸣。虽然看不到实物,但通过这些评价,他可以形象的想像出收到货后,会是什么样。
举个例子
同样一只烤鸡,如果一个写的是:这只烤鸡真的很好吃,赞。
另一个写的是:淡淡的蜜糖香气包裹着金黄酥脆的外皮,轻轻咬一口,咔嚓一声,鲜咸的汁水瞬间在口中迸发,从舌尖到舌根,刺激着每一个味蕾。
你觉得这俩文案哪个更容易让你有食欲?
所以我仅仅只用了两条评价,就获得了一个比较高的转化效果,用质量打败了数量。
做电商的人那么多,几乎每个人上架新宝贝后,都会刷点评价,试问那些说电商难做,做不起来的人,在写评论的时候,有想过这些东西背后的逻辑么?有认真去写过么?
这仅仅只是一个评论,还有关键词的布局、主图、定价、详情、人群。你们说这些是不是又挺复杂?
更何况有时候打一个竞争对手,其实往往在挑战一群人。
就拿我们樱樱怪这个群来说


我们有懂美工的运营,也有懂运营的美工,还有懂运营的客服,就连准备去产地打包发货的都懂运营,几十个人抱成一团,数据互通,价格互通,外人打一个,其实就是在同时打几十个,就算有外人想打价格战抢市场,搅的大家都难过,那就抱团弄死他。
想称霸武林,就得有打趴所有人的能力。
扯远了,再说说选品吧,这也是大伙关心的东西。
好多人问我该选什么产品去做,其实我做电商这么多年,做过不少东西,一直在赚快钱。早年间也曾经陷进找产品的怪圈。
其他人会说:去做小类目,别人吃肉你喝汤。我跟他们观点有点不一样。
我选品的原则,只有3点:
1要有市场 2要有利润 3底线绝对不做赔钱的买卖。
市场:能否做爆一个单品的前提条件。
试想,一个本身就没多少人有需求的产品,就算冲到了第一,一天能有多少订单?
去跟别人打半天,最后没什么订单,那做着又有什么意义,解决温饱么?当然兼职除外。
利润:能否多角度运营的基础,能否守住不赔钱这个底线的前提条件。
就拿我做的樱桃说吧,就算现在0访客,拿不到任何免费流量,我去做付费推广,以它的利润,照样能赚钱。
有人会说生鲜的售后问题,没错,我刚开始做的第二年,在货源上就被人坑过,一堆售后。但是没赔钱。去年群里边的人跟着我做,他们自己找的货源,也被坑了。
但就算在货源很坑的情况下,也都没赔钱,有的还少赚了点。如果利润低,恐怕早就赔的裤衩都没了。
利润低也是我从来不碰拼多多的主要原因。(可能说得也比较片面)
拼多多竟然把“低价”写在了自己官方的运营教程上,这么一个以压榨卖家利润来获客的平台,我觉得不做也罢。
有多少人辛辛苦苦搞半天,一天发一千多单,一单挣1块钱,那不是吃多了是什么?
除非你是属于赚不赚钱无所谓,只想体验下发货的快感,那不用担心,去做拼多多吧,只要不赚钱,有的是订单。

另外低客单价的人群和高客单价的人群也完全不一样。
做樱桃,即便收到货有坏的,大多数买家也还算挺好说话,不会刻意去找麻烦。
而之前我学生在淘宝特价版上卖大蒜,第一次做,靠低客单价爆了一波,为了要好评,发的货还是非常好的那种,那些买家难缠的程度,简直难以想象。
一箱5斤的蒜,坏了一瓣,注意是一瓣,不是一半。
坏一瓣也没法赔偿,就说好话赔礼道歉,不行!买家不依不饶要给差评。最后赔了她2毛,买家特高兴的给了一个好评。
2毛啊!!掉地上都懒得捡吧。还有更奇葩的,坏了一头蒜,打过来电话骂了他半个小时。
你要是不想跟自己过不去,就不要碰低客单价没利润的东西。
竞争:决定难易程度
关于竞争,我是不太考虑的。自认为只要货源没问题,还是能打过大部分竞品的,至少混口饭是没问题。
小白新手,其实你大概率也找不到市场、利润、竞争都兼顾的产品,因为天天有无数双眼睛和你一样都在盯着呢。
唯有提高自身修为,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唯一出路。
利他思维
我在带学生的时候,总喜欢说一句话:做运营必须有利他思维。
何为利他思维?
简单的说,当你想从对方身上获取某些自己所需求的,就要先满足对方的需求,那么你的需求自然就很容易满足了。
这种思维不只局限于做运营,为人处世亦是如此。利他思维与利己思维正好相反。
举个例子:
有人直通车烧了很多钱,ppc依旧居高不下,免费流量也拿不到。从此对淘宝这个平台失望,打算换个平台做。
我能说,换哪个平台其实结果都一样么?
我们用利他思维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试想在那个直通车的黄金位置上,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宝贝,能吸引更多的买家,下单成交。阿里财报的GMV也可以更好看, 可以赚更多钱。
偏偏有人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该多要点钱弥补下损失么?它这么做有错么?都占着茅坑不拉屎了,竟然还想要更多的茅坑去拿免费流量?
你要是老板,你员工一上班就去拉屎,在厕所一待一天,换你你乐意给他发工资?员工不光让你发工资,还想要涨工资。你要不给他钱,你就是资本家吃人血馒头。
那怎么办?
很简单,先搞清楚这个坑它需要多少屎,努力给它拉够不就行了么,自然ppc降下来,免费流量拿起来。
其实这也是我能不花一分钱把一个链接做爆的原因,因为我知道淘宝它要什么。
平台要的,就是用户要的,它想要什么,你就给它什么呗。满足平台,平台就满足你。
在电商圈里,酒香还真不怕巷子深。
至于你开了店,上传了宝贝,还是天天没流量,那是你自身的问题,拉不出屎就怨茅坑的习惯不好。
做任何运营都需要有利他思维,做淘宝是这样,做抖音难道不也是这样么?写知乎不是么?拼多多不是么?
没有利他思维,无论跳到哪个平台,也一样。
与其怨天怨地,指望等待下一个风口飞起来,真不如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投身一场脱胎换骨的改变。
好了一晚上写了这么多,就这样吧。
最后一句,送给各位。
商业的尽头是什么?不是什么信息差,而是人心,掌握人心,保证你一辈子衣食无忧。
听说看完点个赞,来年好运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